重大發(fā)現(xiàn)45年后:屠呦呦終獲中國最高科學獎勵
?屠呦呦。來源:接受央視采訪截圖
屠呦呦(1930-),浙江省寧波市人。1955年畢業(yè)于北京醫(yī)學院(現(xiàn)北京大學醫(yī)學部)。畢業(yè)后分配在衛(wèi)生部中醫(yī)研究院(現(xiàn)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至今。1969年參加“523任務”,在青蒿有效粗提物以及青蒿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中做了重要工作。2011年因青蒿素的研究工作獲拉斯克臨床醫(yī)學獎。201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撰文 | 程莉(《知識分子》編輯)
責編 | 李曉明
● ● ●
繼2011年獲得美國最具聲望的生物醫(yī)學獎項——拉斯克臨床醫(yī)學獎、2015年獲得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后,86歲的屠呦呦今天終于獲得了中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然而,有心人一眼看出,此次屠呦呦獲獎理由里并未提及提及此前成果歸屬有爭議的“雙氫青蒿素”,而突出了其率先提取“醚中干”的重要工作。在公開的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項目展示中,是這樣寫的:
屠呦呦的科學貢獻是發(fā)現(xiàn)青蒿素,她從中醫(yī)古籍中得到啟迪,改變青蒿傳統(tǒng)提取工藝,創(chuàng)建的低溫提取青蒿抗瘧有效部位的方法,成為青蒿素發(fā)現(xiàn)的關鍵性突破。率先提取得到對瘧原蟲抑制率達100%的青蒿抗瘧有效部位“醚中干”,并在全國“523”會議上作了報告,從此帶動了全國對青蒿提取物的抗瘧研究。她和她的團隊最先從青蒿抗瘧有效部位中分離得到抗瘧有效單一成分“青蒿素”,率先開展“醚中干”、青蒿素單體的臨床試驗,證實了其治療瘧疾的臨床有效性,并與合作單位共同確定青蒿素的化學結構,為其衍生物開發(fā)提供了條件。她和她的團隊按國家藥品新規(guī),將青蒿素開發(fā)為我國實施新藥審批辦法以來第一個新藥。
此前,青蒿素項目作為集體研究成果在中國國家科技獎勵系統(tǒng)里先后獲得過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但屠呦呦個人的貢獻在其中并不明朗。
屠呦呦因雙氫青蒿素及雙氫青蒿素片劑研究獲得1992年度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藥科進步獎一等獎和1992年國家十大科學技術成就獎。1993年3月,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所學部委員周維善研究員和吳毓林教授對此提出異議。當年8月,科技部科技成果司就此調查的結果作出了有利于屠呦呦的結論:雙氫青蒿素“作為一種新藥參加評選,從申報條件、程序、審查確認是符合評選規(guī)定的?!?993年11月10日,屠呦呦在寫給科技部科技成果司的信件中強調:“應該明確的是中藥研究所不僅在1973年創(chuàng)制發(fā)明了雙氫青蒿素,(還)確定了其化學結構。”
2003年,“中國抗瘧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協(xié)作組”獲泰國瑪希隆醫(yī)學獎。在誰去領獎問題上再次暴露,國家、相關機構和參與科學家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知識產(chǎn)權問題并未達成共識(詳請參閱知識分子此前文章:史料揭秘|屠呦呦與國家科技獎勵辦的一次糾葛及其續(xù)篇)。
在2012年,屠呦呦第一次獲得了國家科技獎的提名,當時她已經(jīng)拿到號稱“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但再次遭遇異議,在后續(xù)評審環(huán)節(jié)落選了。時至今日,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饒毅仍對當年的調查耿耿于懷——因為當年參與調查的工作人員中出現(xiàn)了吳毓林——他認為2012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的調查程序有問題:“有利益沖突的人不應該被任命為調查人,有利益沖突的人也不應該接受這樣的委托”。
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獎之后,屠呦呦再次與2016年1月頒出的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無緣,一度令學界嘩然并為她鳴不平。而這次是因為,國家最高科技獎采取的是推薦制,而不是申報制。2015 年國家科技獎的推薦材料報送截止時間為 2015年1月15日,此時,屠呦呦尚未獲得諾貝爾獎。
北京大學哲學系暨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教授周程質疑,為何在2012年落選后,“上百個有推薦資格的單位和專家中竟無一家單位或一名專家愿意再度站出來推薦屠呦呦?”
周程曾就此對《知識分子》分析稱:“那就得找找評獎規(guī)則方面的原因了”。最近幾年,國家最高科技獎推薦通知中都會強調:“請注重推薦一線工作的杰出科學家”,2016 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的評獎規(guī)則將上述條款改成了“請注重推薦仍在一線工作的杰出科學家”。加上“仍在”二字這細微變化之后,周程猜測:“專家們就更不方便推薦‘曾在’一線工作的老科學家了?!?/p>
周程撰文建議:“給人評獎和給項目評獎,激勵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政府應該廢除給科研項目和科技成果評獎的做法,與之對應的是設立科學家終身成就獎?!?/p>
不過,如今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一事最終塵埃落定。饒毅對此表示:“屠呦呦獲2016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遲到45年的榮譽,不是獎勵諾獎得主,而是表明中國科技界對自己有反省。”
參考資料:
1、饒毅, 黎潤紅, 張大慶. 辛酸與榮耀[C].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2、屠呦呦諾獎演講
3、中國中醫(yī)科學院http://www.yjstcm.ac.cn/channel/teacher/tuyouyou.html
4、周程. 史料揭秘 | 屠呦呦與國家科技獎勵辦的一次糾葛
5、周程. 水落石出,北大校友屠呦呦有望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11-1026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