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妇高潮毛片免费看,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

亚洲 a v无 码免 费 成 人 a v,性欧美videofree高清精品,新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天干天干天啪啪夜爽爽av

“天坑” 專業(yè)真的存在嗎,一旦 “入坑” 怎么辦?

2022/07/22
導讀
“ ‘天坑’并不是真的存在,你任何時候都可以改變自己”
    7.22
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

對于“天坑”專業(yè),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編者按

在高校,“四大天坑”(生物、化學、環(huán)境、材料)的說法廣為流傳。大家對 “天坑” 的刻板印象是,入 “坑” 者人數(shù)眾多,競爭大就業(yè)難。此外,還有越來越多的專業(yè)被打上 “天坑” 標簽,人們在社交平臺的吐槽比比皆是。

對于 “天坑” 專業(yè),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 “坑” 真正存在嗎?如果真的存在,我們應該如何避坑?不報這個專業(yè),還是另有他法?圍繞這些問題,7月14日晚,《知識分子》組織了高考志愿填報系列直播第四期,邀請到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鄧濤,物理化學家、西湖大學理學院教授王鴻飛和生物物理學家、香港城市大學物理系長聘副教授儲祥薔,做了深入交流。本期直播主持人為《知識分子》主筆陳曉雪。以下為文字實錄。

 往期直播回顧 


清華北大如何選拔和培養(yǎng) “韋東奕” 們?新型大學 “新” 在哪兒,為什么值得報考?

高考志愿怎么選?清北教授、人工智能專家的真心話

整理 | 陳曉雪 王雨丹 

 ●                   ●                    



小眾專業(yè)的非典型 “坑”:

如果這也算 “坑”

主持人:請三位老師介紹一下你們所在的專業(yè)吧。

鄧濤:我所在的專業(yè)叫古生物學專業(yè),生物大家很熟悉,古生物大家不是那么熟悉。比如我們單位的名字: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這個名字特別長,可能是科學院研究所里名字最長的之一。但是我們換一個說法,我們研究的是北京猿人和恐龍等脊椎動物,大家就非常熟悉了。

王鴻飛:我做的方向是物理化學和化學物理,實際上化學、物理、生物、材料什么都研究,我的具體工作是用激光去研究表面界面或者凝聚相里面的分子結構、相互作用以及它們的性質(zhì),比如說氣溶膠這些顆粒物、生物膜、化妝品的界面等。物理化學是化學坑里邊比較不那么“坑”的一個方向,可能因為門檻稍微高一點,所以做的人相對較少。

儲祥薔:我本科學的核物理,現(xiàn)在在做生物物理相關的研究,這是一個交叉學科,門檻其實挺高的??赡芎芏嗳苏f生物物理不 “坑”,很多文章都是發(fā)在NatureScience上的。但做生物物理的其實是兩撥人,一撥是生物學家,比如結構生物學家,物理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工具,他們會很容易發(fā)一堆頂刊論文。另一撥是物理學家,主要研究生物體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屬于自娛自樂型。而我就是后者。我是用中子散射來做生物相關的研究,比較小眾冷門,門檻也比較高。

主持人:三位老師的專業(yè)各自有什么 “坑” 點嗎?

儲祥薔:我覺得自己的專業(yè)并不 “坑”,只是物理要難一些,所以(入門的)門檻比較高。大家很關心就業(yè)的問題,其實只要不做本行(科研),其他工作都會大有可為?;旧衔业耐瑢W和學生們都能找到工作,算不上 “坑”。物理是基礎,學好了物理,轉行做其他任何東西都很容易。

王鴻飛:我覺得對任何一個學科而言,只要學的東西是應用的,一般就容易掉到 “坑” 里去。如果你學的東西是比較基礎的,是不會掉坑里的,因為你可以找各種各樣的事情來做。但如果你學了物理之后,非要去從事基本的物理研究——實際上全世界并不需要這么多人去研究這個東西——這就容易掉坑里。實際上,像我自己,我的學生,包括我見過的這些人,都沒有找不到工作的情況。

主持人:所以您的觀點是,學基礎學科的人只要不去搞科研,其他什么工作都挺好找的。

王鴻飛:搞科研也要看你做得怎么樣,如果你的方向做的人特別多,當然壓力就很大,所以我從來都是跟學生講,不要去做大家都做的事情。

鄧濤:我來這個直播之前,還真沒有關心過什么叫 “天坑” 專業(yè),因為我們考大學還是三四十年前,那時候完全沒有這個概念。說 “天坑” 專業(yè)是 “生化環(huán)材”,是因為學這些的人太多了,找工作的時候競爭壓力大。所以,如果以這個為標準的話,我們古生物專業(yè)完全不是“坑”,剛好相反,學這個專業(yè)的人太少了。我們單位要找人來做工作的時候,不光是在國內(nèi),在全球范圍內(nèi)要找好的研究員都太少了。

當然,可能有人覺得做古生物的要到野外去發(fā)掘化石,這是很辛苦的,所以會認為這是一個 “坑” 點。但其實我們所里從年輕人到中年人,甚至是已經(jīng)退休的老同志,大家都非常熱衷于去野外。野外的確很艱苦,但遠方很浪漫。如果你不喜歡去戶外和遠方,那待在古生物實驗室里工作也很有意思。

主持人:儲老師剛才講到自己用物理學的方法去研究生物,不如生物學家那般論文高產(chǎn)。那您會不會焦慮,考核上會不會遇到一些挑戰(zhàn)?

儲祥薔:可能我已經(jīng)過了那個階段了。我原來在美國的時候就拿到tenure(終身教職)了,那時候并沒有像國內(nèi)這樣每年考核,只要你做的工作在國際同行里面是領先的,就可以拿到tenure。我雖然文章不多,但能保證我的工作在國際上是領先的就夠了。

因為門檻足夠高,我和同行們發(fā)文章都是非常不急的,也沒有搶發(fā)論文一類的事情發(fā)生,大家都是幾年之前的數(shù)據(jù)慢慢來發(fā)。我最近剛發(fā)的一篇論文就是十年前的數(shù)據(jù)才發(fā)出來的。


學好基本學科

專業(yè)無所謂 “坑”

主持人:王鴻飛老師剛才說,如果不是非要做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工作,就不會覺得就業(yè)很難,但我們考大學、選專業(yè)的時候,很多人還是會考慮本專業(yè)的就業(yè)前景。像鄧濤老師所在的古生物專業(yè),學的人少,也有可能是因為考慮到古生物專業(yè)的就業(yè)面比較窄。

鄧濤:學古生物有兩個主要的對口出路,一個是做科研,一個是做科普。學古生物的人少,學古生物的人要轉去做科普,能做得很好的人也很少;做科研競爭也很激烈,要到我們研究所來也有很高的門檻。

很多人說自己不想去做科普,覺得去博物館當解說員太低級了,其實很多博物館都非常希望有受過專業(yè)訓練、學過古生物的人去工作,但博物館招到的很多人專業(yè)并不對口。所以,古生物學專業(yè)的需求其實是很大的。而且,古生物學不光是做基礎研究,也是有實際用處的,比如石油、煤炭都是以前的生物演變的,要找到這些化石能源在地層中的位置,需要用化石去判斷每一個地層的時代。所以石油工業(yè)和其他礦產(chǎn)的探測,都需要古生物學家去做基礎工作,但這也面臨到剛才說的另外一個 “坑” 點:出野外。但總的來說,古生物學的應用領域其實非常廣泛:科研、科普、生產(chǎn)、實踐等。

主持人:化學專業(yè)有哪些優(yōu)勢?

王鴻飛:化學是非常大的一個學科,它包括的領域也非常多。比如,每個國家的化學學會可能都是最大的科學協(xié)會,在美國,其他所有的學會加起來都沒有化學學會的人多,說明實際上化學的工作是很多的。

化學專業(yè)有一些是基本學科,有一些是應用學科。我個人覺得,如果從基礎出發(fā)去學基本的化學,是每個人都要學的,不管做考古還是做別的。但將來是否直接從事跟化學有直接關系的工作,那是另外一回事。

物理也是類似的。在美國,人們都說物理是 the best second major(最好的第二專業(yè)),不管你去做別的什么東西,你只要說我是懂物理的,都會加分。像學化學、理論化學的,他們中很多人現(xiàn)在都在做AI,如果實在找不到工作還可以去華爾街。這是基礎學科的好處。

從應用的角度來講,很多時候家長或?qū)W生想的是學了一個東西,將來就要去做這個東西,但這個社會是一直在變化的,有些工作可能現(xiàn)在大家急要人,但過了幾年學的人多了,又找不著工作了,這怎么辦?其實變通的機會很多,就看你自己基本的東西學明白沒。從這個角度講,我并不覺得生化環(huán)材是 “天坑”,關鍵看你是怎么學的。

有的研究生,尤其是國內(nèi)的研究生,他們老覺得論文發(fā)得多就是好的。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了,20年以前論文發(fā)得多,確實找工作比較有優(yōu)勢。現(xiàn)在,我覺得論文發(fā)得越多,找工作可能越難,因為你那個領域里面發(fā)論文多的人也越來越多,最后你把自己給卷進去了。

我以前在教學生的時候,都告訴他們要學會一些真正的、能夠長遠地給你帶來好處的知識和技能。如果你沒有學會什么可以變通的技能,那找工作確實是比較困難的。

主持人:儲老師,物理專業(yè)有什么優(yōu)勢呢?

儲祥薔:剛才鴻飛老師也說了,物理其實是非常受歡迎的一個專業(yè)。我們物理系本科招生的時候,都是跟大家說 “你本科學了物理,以后什么方向都可以做”。因為物理是一個很基礎的東西,而本科階段對于思維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我的物理專業(yè)的同學和學生做什么的都有:有去華爾街做金融的,有做IT的,有進制藥公司的,自己開公司的也有。就是說,物理專業(yè)想轉行做其他工作都非常容易。

之前也有學生問我說,我以后想做生物物理,那本科是學生物專業(yè)還是物理專業(yè)?我還是鼓勵他學物理,因為如果能在本科階段打下物理基礎,以后再學任何知識都很容易。我是做生物物理的,我的生物知識都是后來讀研究生以及之后才學到的,本科純物理專業(yè)的我再去補生物知識,并不覺得很吃力。

而且,物理對于思維的嚴密訓練,我覺得是一輩子受益的。比如我們是做散射的,我們習慣從一個倒空間去看這個世界,學物理的人看世界的整個深度都是不一樣的。


“入坑” 研究,因為喜歡

主持人:三位老師能否介紹一下你們的求學經(jīng)歷?你們?yōu)楹芜x擇了現(xiàn)在的專業(yè)?

鄧濤:我很喜歡大自然,喜歡野外考察這樣的工作。報考大學時,看到北大古生物專業(yè)的招生簡章有一張圖,學生在進行海洋生物學習,我覺得這個挺有意思,應該是可以在外面到處跑,所以我選了這個專業(yè)。

王鴻飛:我其實是隨時準備去做別的事情——如果我覺得現(xiàn)在做的事情做的不好,或者沒意思。很不幸的是,我現(xiàn)在做的事情還可以,所以沒有去做別的事情。

很多人并不是生來就一定要做某個事情,當然你后來越做越好,就不愿意隨便放棄去做另外一個事情。留在原來方向的人,也不需要證明留下來一定就是對的,而離開這個方向的人,也不需要證明說離開就是對的。這就是你在當時的一個選擇,反正選擇之后還要一直走下去。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不要擔心找不到工作,現(xiàn)在這個社會是餓不死的,只是有時候你沒有找到想要找的東西,可能心里面會有點難過,但你怎么知道這不是一個新的機會?只要自己是在發(fā)展的,不斷地去尋找,總會找到一個合適你的事情做。

我經(jīng)常跟學生講,你要是心里特別踏實,實際上是不好的。心里有點不踏實才是最好的狀態(tài)。比如說你要去游泳,你不停地撲騰,是不會淹死的,但不撲騰了,腳踏實地了,你就會被淹死。不要覺得一定要抓住某個東西才是最好的,其實有時候抓不住,也許還是你的機會,人生就是這樣子的。

主持人:有觀眾將鴻飛老師的這番觀點總結成了幾個字:擁抱不確定性。

王鴻飛:對,人生一定要擁抱不確定性。每個人的機會很多的,只要學會了最基本的知識,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技能,總會找到很好的事情。但是你總要有一個入手點,所以你一開始的專業(yè)可能就是一個入手點,或者是一個出發(fā)點,但這并不是你的終點。

主持人:儲老師,您在入 “坑” 時想過未來會從事科研嗎?

儲祥薔:我本質(zhì)上應該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我進北大的時候,當時有很多社團,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加入各種社團,比如想爬山就去山鷹社,想看星星去天文學會。其中有個社團叫就業(yè)與發(fā)展協(xié)會,特別火,很多人大一就加入了。當時我就特別不能理解,都進北大了,你還擔心找不到工作嗎?后來去了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發(fā)現(xiàn)也有一個類似的社團,也是從大一就開始就特別火的,我也特別不理解。

我從來沒有想得那么遠,比如說將來找不到工作怎么辦。我是入了“坑”還沒爬出來的人,一路上走過來也挺好的,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最近有一個挺火的新聞,北大核物理女博士去做城管。算下來她還是我?guī)熋?。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況,也有自己的選擇和想法。各人在不同狀態(tài)下都是根據(jù)自己所處的情況來做各種選擇的,很多女生就傾向于追求安穩(wěn)的生活,我也不好說那就一定要怎樣做。我可能算比較特別的那種人,安穩(wěn)的生活并不是我所追求的目標,我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主持人:儲老師剛才說自己不會想那么遠,不會杞人憂天。我理解就是享受當下能夠抓得住的,享受這個過程,可能就會水到渠成了。鄧老師在學古生物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未來會做研究工作呢?

鄧濤:如果說 “天坑” 專業(yè)是競爭比較激烈、不好找工作的專業(yè),我們這個專業(yè)剛好相反,學生比較少,不管是做科研、科普,還是生產(chǎn)實踐,都需要我們這個專業(yè),所以說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問題。

當然,我覺得搞研究更有意思,而且搞研究的自主性比較強,做研究很多工作都是自己安排,我想去哪里,都是根據(jù)自己的工作需要或者時間安排,這個工作符合我的想法的,我就做了。


不小心 “入坑”,如何 “填坑”?
主持人:如果入了一個所謂的 “天坑” 專業(yè),怎么能夠讓這個 “坑” 不會成為個人發(fā)展的障礙,甚至幫助個人尋找到新的機會?

王鴻飛:以前國內(nèi)好多高校是不允許換專業(yè)的,現(xiàn)在允許換了?,F(xiàn)在提倡通識教育,也就是進了大學一開始學比較基本的課程,到了二年級、三年級再去選專業(yè)。當然還有一些大學沒這么做,我們不能夠超越時代,也不能夠隨便去改變現(xiàn)有的體制,但我們每一個人是靈活的,自己在學習知識的時候,不要把自己學得那么死,對吧?

這個時代是在變的。研究生招生,以前我們只能考試,現(xiàn)在有很多面試,或者不考試招生的方法。有的人認為這不公平,但也給了那些成績不是特別好的學生更多的機會。你真的不知道導師在挑學生的時候,看中的是你的什么潛力,不見得是你的成績最好,你就有研究的潛力。

我們要明白,不管什么時候開始選專業(yè),到大學畢業(yè)的時候,你總得選一個專業(yè),但你選了專業(yè)并不見得說一定就做那個東西。另外,很多人文和社科看起來沒那么有用的學科,在本科的時候,其實也很值得去鉆研和學習的。

我原來有一個美國學生,本科學的俄羅斯語言文學,研究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后來他對地球科學感興趣,就去學地球科學。在學地球科學的過程中,他又發(fā)現(xiàn)里面很多基本的問題是物理化學問題,又跑來學物理化學。他現(xiàn)在在干什么?他一個美國人,跑到德國一個大學做物理系的正教授。

我們國家將來也一定會有越來越多這樣的例子。大家不要擔心吃不飽飯,多花一點時間找到你自己真正能夠做得好的事情,這個是最重要的。

鄧濤:王老師講得很清楚了。剛才說到變化,以前大家沒有選擇的權利,現(xiàn)在選擇權在學生自己的手上。不管學什么專業(yè),我覺得沒有什么差別,重點在于要學好。

不管是高中階段,還是本科階段,都是打基礎的階段。讀研究生,還是去新的工作崗位,都有很多東西要學,實際上我們是在一個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大家如果有了很好的學習的能力,任何時候都可以改變。

一個專業(yè),不管是自己選擇的,還是父母選擇的,都不必太焦慮,只要好好學習,一定有很好的前景。找工作做自己擅長的,心里喜歡做的事兒也可以做一個業(yè)余愛好。像我們有一個很專業(yè)的國際會議,很多愛好者會來參與,開會討論,大家也都非常歡迎。

儲祥薔:如果 “天坑” 專業(yè)定義為不太好找工作,或者找不到高薪工作的專業(yè),核物理專業(yè)的確可能是天坑——對口的工作很少的,可能去核電站或者做科研。

我剛才也說了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我就覺得,為什么非要把好工作定義為穩(wěn)定、高薪呢?最重要的還是你喜歡做這個工作,也有能力從事這個工作。

像王老師剛才說的,很多家長在幫我們選專業(yè),但上一代的家長很多是沒有上過大學的。還有很多上過大學的,拼命地雞娃,為了上個名校。但是上了名校是為了什么?為了找個好工作,比如找一個穩(wěn)定的工作,進體制。然后呢?結婚生娃?生了娃繼續(xù)雞娃上名校,找好工作。周而復始。這樣的人生是不是跟放羊娃的故事異曲同工?

我覺得我們這代人,還有未來的學生,在溫飽沒有問題的前提下,應該更多考慮的是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做你感興趣,又讓你覺得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就找一個穩(wěn)定的工作,朝九晚五,然后這樣過一生。

我們現(xiàn)在覺得好的熱門專業(yè),可能過了幾年之后就并不是這個情況了,各種可能都是有的。所以,還是要遵從自己的本性,不能受外界的影響太多。


性別的差異沒那么大

不要給自己設限

主持人:有網(wǎng)友提問,女生選專業(yè),有哪些不合適的?有什么限制嗎?

儲祥薔:我真的沒有考慮過這些,即使有人說核物理實驗有輻射,可能影響生小孩,可實際上我們現(xiàn)在實驗室對于核輻射的防護做得非常好了。

我覺得很多時候是女生自己在給自己設限,覺得將來要早點找一個穩(wěn)定的工作,不能影響結婚生娃,就不想在科研方面進一步發(fā)展了。對我個人來說,因為身在物理專業(yè),一直以來身邊的同學和同事大部分都是男性。但是我在工作中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跟男生有什么區(qū)別,就是照常工作,也不需要受到照顧和優(yōu)待什么的。我也招過女學生,但是因為物理專業(yè)大部分都是男生嘛,所以招到的女學生相對少一些,我也沒有特意去多招或者少招女生。

王鴻飛:在我的研究組,絕大多數(shù)時候女生和男生的人數(shù)是差不多的,我從來不覺得我們整天做激光,去做這些復雜的東西,女生會不如男生,其實男生里笨的很多,女生里聰明的也很多。

我覺得不同專業(yè)、不同的個人,實際上男生和男生的差別很大,女生和女生的差別也很大。從能力來講,個人的差別比性別的差別更大。

另外,其實如果有人要來念博士,我都告訴他,你能不念就不要念,本來絕大多數(shù)人不需要念博士就可以過好日子,你為什么一定要念博士?我說你真要念博士,你要想清楚,你要花好幾年的時間專門去做一件事情,還要做得比一般人要好一點。

從這個角度來講,大部分人還是應該去追求一個比較合乎自己實際情況的職業(yè)或者生活,并不需要一定要有那么高的標準。只要你做的是有用的事情,能夠養(yǎng)活自己,能夠讓周圍的人happy,我覺得就是很好的。

所以,我覺得大學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你要先學會怎么樣去過一個比較好的人生,然后再去選專業(yè)和職業(yè),如果你對人生怎么樣happy,怎么樣才是一個有意義、快樂的人生都不太理解的話,可能就會被周圍的環(huán)境等具體的事情,弄得自己不知道該怎么辦。但是你想明白了的話,實際上都能找到讓自己滿意的事情做的。這是上大學最重要的東西。

鄧濤:我們研究所的研究生,有的時候甚至是女生更多,因為學考古的女生是比較多的。我們?nèi)デ嗖馗咴疾?,?jīng)常有人不適應,高原反應特別厲害,要被送到海拔低的地方,但都是男生被送回去,至少在我的團隊里從來沒有女生被送回來過。她們在高原上都很適應,沒有什么問題。他們都說是男生太好動了,耗氧量太大,在高原上反而不行。

另外,說這個專業(yè)對女生不太友好,比如女生在野外不那么容易適應,這是以前的情況;現(xiàn)在隨著社會進步,都非常地方便,比如我們?nèi)ヒ巴饪梢詭б卉嚨乃?,不存在野外洗澡不方便的問題。

所以,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現(xiàn)在的物質(zhì)條件,對學古生物的女生來講,都沒有什么困難。

主持人:最后請三位老師總結一下自己關于 “天坑” 專業(yè)的觀點吧。

儲祥薔:我覺得 “天坑” 專業(yè)本身就是一個人為的定義,隨著時間的演化,它會不斷的變化。你的選擇還是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不要受周圍的環(huán)境和他人的比較來影響你的決定。堅持走自己的路,總是能夠走出來的。

鄧濤:我給考生的建議是,“天坑” 并不是真的存在,你任何時候都可以改變自己。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可以遵從自己內(nèi)心的選擇,不必過多考慮未來,認為這一輩子在高考選專業(yè)的時候都安排好了,其實不是的。你隨時都可以改變,不必為這個事情過于焦慮。

王鴻飛:上大學能夠?qū)W很多東西,你真正要學會的,就是不要跳到別人給你挖的坑里面去,另外不要給自己挖坑,因為社會總是在變化的,你要順應它的變化。每個人都是在生活里學會怎么樣適應和應付這些變化。如果你要是跟這個變化反著來,就會遇到很多麻煩。每個人要想清楚什么是自己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


制版編輯 | 姜絲鴨


參與討論
0 條評論
評論
暫無評論內(nèi)容
訂閱Newsletter

我們會定期將電子期刊發(fā)送到您的郵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