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影響心臟功能,少抽為好 | 一周科技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tài)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聞
1
電子煙還是少抽為好
抽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近些年,電子煙打著 “更安全、更健康” 的旗號在年輕群體中廣受歡迎。尤其是帶有類似薄荷水果香味的電子煙更是倍受年輕人追捧。其實,電子煙是否危害健康一直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有研究表明,電子煙產生的含有尼古丁和丙烯醛的氣溶膠可以引起自主神經失衡,進而影響心臟功能。
近日,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醫(yī)學院 Alex P. Carll 團隊通過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單是電子煙使用的溶劑所產生的氣溶膠就足以干擾心臟正常工作。具體來講,電子煙溶劑(植物甘油和丙二醇)產生的氣溶膠在吸入暴露期間會導致小鼠的心動過緩、心律失常和心率變異性升高。薄荷味電子煙溶劑產生的氣溶膠也會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并增加早期心室復極,改變心房和房室傳導。上述現(xiàn)象與副交感神經對心臟的調節(jié)發(fā)生改變有關。該研究首次證實電子煙的單一化學成分可能通過引起心律失常和刺激自主神經反射提高心臟疾病風險。
2
3D打印血管樣組織結構
在人體,血管起著輸送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清除機體代謝廢物的作用?,F(xiàn)如今,心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和靜脈血栓等仍然是導致人類的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對血管進行體外培養(yǎng)并對其功能進行研究一直是科學家追求的夢想。諸如3D打印技術已經應用于 “制造” 體外血管。但由于血管(尤其是動脈和靜脈)復雜的結構和細胞組成,體外 “合成血管” 的使用效率一直很低。
最近,哈佛大學醫(yī)學院 Yu Shrike Zhang 團隊研發(fā)出一種雙網絡水凝膠生物墨水,并將其應用于微流體生物打印系統(tǒng),成功構建出靜脈和動脈樣導管結構組織。這種3D打印的血管樣組織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可灌注性、屏障性能以及血管特異性標記物的表達水平,并對相關病毒感染具有易感性。更重要的是,動脈樣導管顯示了生理性血管所擁有的收縮和擴張反應。該血管模型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體外研究,具有廣闊的生物醫(yī)學應用前景。
3
類風濕關節(jié)炎:原來是細菌惹的禍?
類風濕關節(jié)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tǒng)性疾病。類風濕關節(jié)炎高風險人群在出現(xiàn)明顯臨床癥狀前常會被檢測到高水平自身抗體(即類風濕因子,RF)的存在,如IgG-RF及IgA-RF。但這些抗體的起源一直是個謎。
最近,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yī)學院風濕病科 Kristine A. Kuhn 團隊發(fā)現(xiàn),分離于RA高危人群的自身抗體IgA和IgG可與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及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腸道細菌發(fā)生交叉反應。進一步分析證實,一種Subdoligranulum屬細菌與自身抗體的產生密切相關。將Subdoligranulum屬細菌的特定分離株 “定植” 到小鼠腸道后,小鼠血液會出現(xiàn)自身抗體IgG,后者在關節(jié)沉積,導致小鼠產生與RA臨床發(fā)病早期相似的關節(jié)腫大現(xiàn)象。該研究提示,特定腸道細菌可能在RA的發(fā)病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4
石灰提升小麥種子壽命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種子質量是影響農作物生長和最終產量的關鍵因素之一。而植物生長的環(huán)境,如土壤含水量、酸堿性,會干擾種子的營養(yǎng)成分和活力。
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農業(yè)科學學院 Edvaldo Aparecido Amaral da Silva 團隊通過一項長達12年的小麥田間試驗證明,在熱帶地區(qū)土壤中施加石灰可有效降低土壤酸化水平,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種子中氮、磷、鉀、鎂元素等營養(yǎng)成分。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石灰的使用并不會改變小麥種子的發(fā)芽率和活力。此外,經石灰改善的土壤提高了種子中一系列與壽命相關蛋白編碼基因(如CHL、PIMT 2、EM6-LEA 1等)的表達水平,顯著延長了種子壽命。該研究表明,使用石灰可以緩解熱帶地區(qū)土壤的酸度,確保產出化學成分更優(yōu)、壽命更長的種子。
5
你為啥是個熱心腸?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和 “日行一善,德昭天下” 是兩種截然相反的社會決策理念,前者利己,后者利他。最近,意大利理工學院認知遺傳學實驗室 Francesco Papaleo 團隊設計了一項動物雙選擇社會決策實驗,檢測小鼠與同類分享獎勵的影響因素和神經學基礎。
結果顯示,小鼠的利他主義偏好主要受熟悉度、性別、社會接觸、饑餓、等級地位和情緒狀態(tài)匹配等因素的影響。例如,小鼠更愿意與熟悉的、易于進行 “情感溝通” 的同類分享食物。研究還發(fā)現(xiàn),小鼠大腦基底外側杏仁核(BLA)神經元參與了這種社會決策的建立過程:投射到前額葉皮質前緣(PL)區(qū)域的BLA神經元介導了利他主義選擇偏好的發(fā)展,而反向投射到BLA的PL神經元調節(jié)了社會決策的自利動機。在未來,該模型可應用于社會決策障礙相關的病理學研究。
6
靶向記憶再激活讓你遠離噩夢困擾
在生活壓力劇增的當今社會,睡個好覺、做個好夢可能對于許多人來說只是一種奢望。其中有一部分人幾乎每天晚上被噩夢困擾,睡眠質量極差,臨床上稱之為噩夢障礙(Nightmare disorder,ND)。意象排練療法(Imagery rehearsal therapy,IRT)是一種治療ND的認知干預措施:通過病人回憶噩夢,將消極的故事情節(jié)改為更積極的結局,并在白天排練以改寫夢境,降低噩夢頻率。ND病人的快速眼動睡眠期間是其噩夢常發(fā)階段。
近日,瑞士日內瓦大學醫(yī)學院 Lampros Perogamvros 團隊發(fā)現(xiàn),在病人這一睡眠期間,對IRT排練期間的美好記憶進行再激活,可顯著提升其治療效果,使夢境更加積極正向,噩夢頻率更低。具體而言,研究人員讓ND病患志愿者在IRT期間收聽一段音樂,晚上通過佩戴發(fā)出相同音樂的發(fā)帶激活大腦記憶,每天練習,持續(xù)兩周。結果顯示,受試者的睡眠質量得到大幅提升。該研究為臨床治療ND及相關精神類疾病提供了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