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新星:2021年科學探索獎獲得者今日出爐

2021年9月13日,第三屆 “科學探索獎” 公布50位獲獎的青年學者名單,女性獲獎者數(shù)量創(chuàng)紀錄,獲獎者所在機構分布更為廣泛,來自13個城市,蘇州、太原、長沙等非一線城市首次有研究人員入榜。
“科學探索獎”是在騰訊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騰訊基金會發(fā)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等十幾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fā)起的公益性獎項。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qū)全職工作、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該獎項三年來共評選出150位獲獎人,平均年齡不到40歲。
“多元化”,是今年獲獎者譜系的關鍵詞。
50名獲獎者來自13個城市的33家不同機構,地域和機構分布都較前兩屆更廣泛,其中16家機構首次有研究者獲獎,包括蘇州大學納米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劉莊、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教授姜潮等。
今年 “科學探索獎” 在港澳地區(qū)得到了廣泛關注,共有69人申報,人數(shù)創(chuàng)新高,覆蓋機構和領域也更加全面,最終香港大學物理學系教授姚望、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黃明欣和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副教授盧怡君三人入選。
“科學探索獎” 關注女性科學家和年輕科學家的發(fā)展,在同等條件下,年紀輕者與女性勝出。今年35歲及以下獲獎人共有7位,其中最年輕獲獎者僅32歲。女性獲獎人則達到8位,為三年來最多。
據(jù) “科學探索獎” 項目負責人介紹,在今年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位各國院士及20多所著名高校校長參與其中。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20多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大獎得主參與。
“這說明獎項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它的信譽和聲望正在快速累積。”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科學探索獎” 發(fā)起人潘建偉表示,“獎項三年來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嚴肅、認真的評審過程。眾多資深科學家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反復權衡,做了細致的工作。”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科學探索獎”監(jiān)督委員會主席錢穎一介紹,今年評審中進一步增加了評委和小同行專家數(shù)量,每個細分領域的小同行專家不少于7人,回避關系設置得也更為嚴格,在除師生、親屬、項目、商業(yè)合作、同單位、提名、推薦等利益關系之外,論文合作也被納入回避范疇。監(jiān)督委員會認為,評審符合規(guī)則、客觀公正。”
草坪燒烤派對,別樣的學術聚會
獎項主辦方為前兩屆獲獎者搭建了一個定期聚會的學術交流平臺,以論壇、講座、聚會等形式聯(lián)系各個領域的科學家,期望引發(fā) “化學反應”,促進學科間交流。
據(jù)《知識分子》了解,已有青年科學家通過 “科學探索獎” 了解到其他領域學者的工作,開始跨學科的合作。
2021年8月初,一場聚集了幾十位 “科學探索獎” 獲獎者的 “青年科學家502 論壇”在深圳舉行。在兩天的密集的科普講座和學術報告會之后,科學家們在海邊的草坪上開起了派對,在高歌談笑間加深了彼此的連接。有資深科學家表示,這樣的聚會形式,讓他們回到了久違的在國外工作的時光。另一資深科學家表示,聽了這批青年學者的報告,他對中國科學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金力說:“ ‘科學探索獎’ 像它所支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一樣充滿了創(chuàng)新和活力,它獎勵未來、獎勵潛力、支持勇闖科學研究無人區(qū)的理念獲得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力?!?/span>
以下為本屆 “科學探索獎” 獲獎人名單:
制版編輯 | 盧卡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