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這個人類特有基因,猴腦胚胎顯著增大 | 一周科技

撰文 | 楊 梟 黃宇翔 鄭 頤
責編 | 嶺 桐
● ● ●
1
“孟母三遷”有道理?社區(qū)環(huán)境可能影響孩子的基因調控
圖片來源:Pixabay
“孟母三遷”的典故廣為人知,父母往往會擔心社區(qū)環(huán)境影響孩子的教育培養(yǎng)。而杜克大學的研究則進一步指出,社區(qū)環(huán)境有可能干預孩子的基因調控。通過對1600余名兒童進行長期研究,整合司法數據以及對鄰里狀況的系統(tǒng)觀察,學者們發(fā)現:如果一個社區(qū)經濟匱乏、多殘障、與社會脫節(jié)、安全系數低,那么孩子們的基因調控會與其他普通社區(qū)有所差異。不僅如此,這些基因表達的差異主要集中在炎癥、肥胖等方面,這可能給青少年造成長期的健康影響。
文章鏈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66579
2
植入這個人類特有基因,猴腦胚胎顯著增大
圖片來源:Pixabay
ARHGAP11B 是人類特有的基因,產生于大約500萬年以前。科學家認為,這一基因在人腦進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它的功能或許與大腦新皮層的擴張和認知能力密切相關。近日,馬普學會等機構嘗試在轉基因狨猴的大腦新皮層中表達了 ARHGAP11B 基因。結果顯示,轉基因狨猴胚胎的大腦在胚胎期第101天的體積顯著變大,皮層中出現更多的褶皺。值得留意的是,由于無法預測該基因在狨猴出生后對其大腦功能的影響,出于倫理學的考慮,研究在狨猴胚胎階段提前終止。
文章鏈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6/17/science.abb2401.full
3
甜味劑騙得過舌頭,卻騙不過腸道
圖片來源:Pixabay
零度可樂與普通可樂嘗起來有差異嗎?為了降低食物中的糖分攝入量,商家會用以阿斯巴甜等甜味劑替代真正的糖類物質,以此“瞞過”我們的味蕾。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卻表明,人工甜味劑即使能騙過我們的舌頭,也騙不過我們的大腦。研究者發(fā)現小鼠的腸道中存在一條直接通往大腦的“電話專線”,腸道中感受葡萄糖的細胞可以通過迷走神經元將信息傳遞到大腦整合甜味感受的尾狀核(cNST)區(qū)域。因此,目前使用的甜味劑盡管可以通過激活舌尖上的味覺神經元使大腦產生“甜味”的感受,但由于無法激活腸道-大腦的“專線”,還不能真正替代糖類帶給我們大腦的快樂。
文章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99-7
4
第一枚恐龍蛋可能像海龜蛋一樣軟
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為所有恐龍蛋都有堅硬的外殼。但是,《自然》雜志新發(fā)表的一項研究卻發(fā)現事實并非如此。該研究著重分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非禽類恐龍,盡管這些恐龍遺骸已經發(fā)現數千只,人們卻從未發(fā)現過它們的蛋。研究人員猜測,這是因為它們的蛋不具備易于保存的鈣質外殼。為了證實這一猜想,學者們分析了遺骸中的礦物、有機化學和亞顯微結構,并利用了其他112個親緣生物的卵殼數據并最終構建了樹狀圖譜,以追蹤卵殼結構和特性的演變。結果顯示,這些恐龍蛋的理化特性類似于海龜的卵。也就是說,它們都擁有軟殼。
圖片與文章鏈接:
5
4000多米深海、20多年時間,塑料依舊難以降解
圖片來源:Pixabay
降解塑料的難度,或許超出你的想象。近日,《科學報告》雜志分享了對兩個塑料制品的分析成果。這兩個塑料制品是研究團隊2015年在東太平洋4000多米深的海底發(fā)現的,包括一塑料盒子和一裝有可樂罐的塑料袋。其中,塑料盒子鮮有降解的痕跡,基本完好無損。塑料袋也大致完整,且在其“保護”之下,可樂罐子上的印刷大部分依舊清晰可見。根據塑料盒子上的郵政編碼和品牌、以及可樂罐上紀念1988年戴維斯杯網球賽的信息,加上所在海域并非主要運輸航道,研究人員認為,它們很可能是在1989年到1996年間的幾次出航科考中被丟棄的。也就是說,在4000多米的深海環(huán)境經過二十多年的時間,這些塑料基本沒有降解。進一步分析發(fā)現,聚集在塑料上的微生物種群和周圍海床的有所不同,且種類更單一,說明海底塑料在微生物層面也對環(huán)境產生影響。
文章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66361-7
6
“吹泡泡” 有望成為農業(yè)授粉新方法
圖片來源:Pixabay
授粉在農業(yè)生產上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隨著傳粉昆蟲數量急劇下降,依賴自然授粉存在一定困難。為了找到更高效的替代方案,日本研究人員嘗試把花粉和特制的溶液混合,研制出花粉泡泡液,嘗試以吹泡泡的方式對植物進行授粉。通過在果園對梨花進行授粉實驗,研究人員發(fā)現泡泡授粉的效果驚奇,梨樹結果率基本能與傳統(tǒng)的手工授粉媲美。不僅如此,泡泡授粉的花粉利用率和活躍度更高,成本更低,而且生態(tài)友好,不會損傷花朵。接著,研究人員還嘗試將泡泡制造機捆綁在無人機上,進一步探索用無人機授粉的可能性。經過未來更多的探索和改進,泡泡授粉也許能取代傳統(tǒng)授粉方式,讓現代農業(yè)生產更加高效。
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