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人類改變發(fā)生時……
趙凌霞
古人類學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認識你自己?!?/span>
——這是刻在古希臘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上的一句箴言,也是后世哲學家討論了千年之久的話題。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
許多科學研究,也往往指向這些所謂的“終極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說,科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會人們以科學的思維方式來認識自身和世界。
人類史研究,同樣要回答這樣的問題——人類從何而來?
作為古人類學科研工作者,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走遍世界各地,尋訪古人類化石,從這些塵封了幾十上百萬年的歷史的蛛絲馬跡中,解讀人類演化的秘密。
那么,我們學習和研究人類史,究竟有什么樣的價值呢?
▼▼▼
快速了解人類歷史知識
豐富歷史想象力
人類征服自然是從使用火開始的。
最初的火種,可能來自于一道閃電、一場自然火災……
人類史的研究,就是要把我們帶回到人類改變發(fā)生的時刻,觀察那些偶然的自然事件,是如何深刻改變了人類命運的。
它讓我們意識到,歷史不僅是人類活動的變遷,也是自然環(huán)境的變換,這種把自然事件投射到人文歷史的研究方法,至今仍是歷史研究的前沿之一。
所以在《科學隊長》的這檔節(jié)目中,我竭力引導小朋友們在學習人類史的同時,能把自己置身于更加廣闊的時空當中,豐富對歷史的想象力。
認識人類和自然的關(guān)系
培養(yǎng)自然意識
一萬兩千年前,我們智人祖先從俄羅斯走到了阿拉斯加,從此,美洲生物以屬為單位滅絕。北美47個屬里滅絕了34個屬,南美60個屬里滅絕了50個屬。僅僅兩千年的時間,就從北美最北端的阿拉斯加,一路瘋狂地血洗到了南美最南端的阿根廷火地島。
人類適應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充滿著榮耀和智慧,也充滿著貪婪和殘暴。
我希望小朋友們在學習人類史知識時,能意識到人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學會關(guān)心自然,保護環(huán)境。
獲得科學思維的啟蒙和訓練
2013年,我和我的課題組在貴州畢節(jié)發(fā)現(xiàn)了三顆距今11.2萬到17.8萬年前的古人類牙齒化石,據(jù)此推論在非洲定居者到來之前,中國就有人類活動了。
事實上,迄今為止的大部分人類史知識,都是科學家想象與推理的結(jié)果。我們從化石的形態(tài)、年代、周邊環(huán)境等等,推演遠古人類的生活場景,這既需要大膽想象,也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
想象和邏輯是科學思維的重要部分,我希望小朋友們在聆聽這檔節(jié)目時,也能獲得科學思維的啟蒙和訓練。
▼▼▼
用故事串起來的科學
知識與趣味共存
為了讓小朋友更好地學習《人類是怎樣演化的》,在這檔節(jié)目中,我用了很多科學故事來講述人類史的知識,從女媧造人到伊甸園的傳說,從達爾文的旅行到人類學家推演的古人類生活場景……這些生動有趣的科學故事再現(xiàn)了人類史研究的主要方面,相信小朋友們一定會在故事中收獲很多知識和趣味的。
再現(xiàn)科學想象和推理的過程
培養(yǎng)邏輯思維
另外,我也會向小朋友講述科學家們是如何通過想象和推理,得出一些人類學的重要理論的,會用故事的形式,再現(xiàn)科學家想象與推理的過程,希望對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有幫助。
嚴謹?shù)膯l(fā)式講述
引導主動思考和探索
最后,保持嚴謹是科學研究的特點和要求。在這檔節(jié)目中,我也會在很多地方提醒小朋友們:“這只是科學家的一種推測”,或者詢問他們“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嗎?”希望能借此啟發(fā)小朋友們時刻存疑,引導他們主動探索。
希望這檔節(jié)目能成為小朋友們了解人類歷史的敲門磚,能給他們帶去知識和科學思考的樂趣。
?趙凌霞,古人類學家,科學隊長·人類史專欄主講人
▼▼▼點擊“閱讀原文”,讓古人類學家走出洪荒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