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賽帶你去看展|大英博物館百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
撰文:徐煜華
這大概是國家博物館今年最火的展覽。
考慮到本周末是此次國博特展——《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開展后的第一個周末,參觀人數一定不少,小賽特意起了個大早。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經過層層安檢,當小賽終于來到展廳的門口時,這里已經排起了長長的購票隊伍。相比于其他收費特展,50塊錢一張的門票并不便宜,然而前來參觀的人數之眾,足見此次展覽的難能可貴。
大英博物館向來以歷史之久、館藏之豐而聞名世界。本次展覽更是精選了大英博物館的100件藏品、展現(xiàn)人類200萬年歷史的恢弘歷程。對于熱愛自然科學的小賽來說,自然不能忽視其中的科學元素,雖說本次展覽中科技類的展品不多,但是它們對于人類的進步都具有非凡意義。下面,小賽向大家介紹幾件本次展覽中的科學文物。
文化融合的科技發(fā)明:希伯來星盤
(圖片來源: http://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20170301ahow/index.html)
(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
這是一塊懷表大小、黃銅打造的星盤,據說,它可以通過太陽和其他恒星的位置來確定時間或者使用者在地球上的位置。
這塊星盤制造于14世紀的西班牙。彼時,歐洲正處于漫長的中世紀的末期,文藝復興的曙光尚未到來。而古希臘、古羅馬的天文學、數學技能在歐洲已經暗無天日數百年,這些精湛技能被后來興起的阿拉伯文明學習并發(fā)展開來。14世紀的西班牙,生活著眾多的穆斯林和猶太人,這里天文學昌盛,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塊星盤表面的銘文雖然是希伯來文,但是其間也夾雜了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詞匯,表面的裝飾風格融合了穆斯林元素和歐洲元素,足見當時的文化交流之盛。遺憾的是,16世紀初,也就是這塊星盤誕生100多年之后,西班牙開始迫害穆斯林和猶太人,多元的文化氛圍就此消散。
大航海時期的高精尖技術:精密計時器
(圖片來源:http://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20170301ahow/index.html)
(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
對于航海大國英國來說,精密計時器是一項了不起的發(fā)明。
在精密計時器發(fā)明以前,傳統(tǒng)的鐘表裝置必須在靜止狀態(tài)下使用,一旦將鐘表放在搖擺不定的地方——例如顛簸的船只上——鐘表就會產生很大的誤差。不能精確定時,航海員就無法精準知道自己的位置,航行就會出現(xiàn)差錯。為此,十八世紀中期,英國鐘表匠約翰·哈里森發(fā)明了一款精密航海計時器,一舉解決了這個難題。這種精密航海計時器利用了當時的高精尖技術,普通作坊根本做不出來。直到十九世紀初,兩名倫敦鐘表匠簡化了精密計時器的構造,這項航海新科技才真正普及開來。
本次展出的這款精密計時器,是經過簡化的計時器,由英國鐘表匠托馬斯·恩肖于1800年制作。它曾經跟隨許多船只出海航行,這本不足為奇,1831年,這枚精密計時器隨一艘名為“小獵犬號”的英國船只出海,同樣搭乘這艘船遠渡重洋的,還有一位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查爾斯·達爾文。達爾文此行前往南美洲和加拉帕斯群島等地區(qū),有了一系列的重大發(fā)現(xiàn),正是這些發(fā)現(xiàn)使他最終提出了偉大的進化論。也許,達爾文在船上就用過這款精密計時器呢!
科學時代的曙光:復式顯微鏡
復式顯微鏡 (圖片來源:http://news.artron.net/20170303/n912874_3.html)
16世紀以后,歐洲進入了自然科學領域前所未有的恢弘時代。一系列科學儀器接踵而至,它們一次又一次地改變了當時人們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這個時期也被普遍認為是現(xiàn)代科學的開端。這次展覽展出的復式顯微鏡便是其中一員。
實際上,第一臺復式顯微鏡是由荷蘭的眼鏡制造商發(fā)明的。后來,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在17世紀中葉改良了復式顯微鏡,并用它來觀察植物,發(fā)現(xiàn)了生物的細胞結構。
在你的錢包里,也在展柜中:信用卡
信用卡(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
本次展覽中的倒數第四件展品,是一張信用卡。
在博物館的展柜里看到一張信用卡,小賽著實感覺有些違和,但是想到這是一個展現(xiàn)人類歷史沿革的展覽,陳列這么一個大家如此熟悉的物件并非師出無名。人類文明的傳播與融合,離不開經濟與貿易。這樣一張小小的塑料卡片,大大改變了人類的消費行為。
這張信用卡的發(fā)行者是英國匯豐銀行,就是這么一張小小的卡片,憑借背后窄窄的黑色磁條,就可以與全世界的銀行網絡連通起來。借助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你可以在世界各地安全、高效地使用你的資金。這項發(fā)明不可謂不偉大。
新時代,新能源:太陽能燈具與充電器
太陽能燈具與充電器(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
如果讓你來選,第100件展品你會選什么?對于小賽來說,它也許會是筆記本電腦或者iPhone。在電子產品日新月異的今天,也許我們很難確定,究竟是哪一款產品真正地改變了我們這個時代。在此,策展人選擇了一個保守的方向——他選擇了一款太陽能電燈。
電能對于現(xiàn)代生活的意義毋庸置疑,然而在人類使用能源的歷史長河中,電能不過還是一個兒童,它也并非大自然的直接饋贈——人類不過是將種種傳統(tǒng)能源轉為電能,再作使用。顯然,太陽能燈具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方向,也許未來,我們有必要開發(fā)更多的清潔能源,讓人類文明延續(xù)下去。
雖然在這場展現(xiàn)人類文明歷史的展覽中,科技類的展品為數不多,且基本集中于末尾的幾項展品之中,但我們依然可見科技之于人類文明的重大意義。可以想見,如果人類在100年之后,或是1000年之后,再舉辦一次這樣的展覽,科技類的文物必然會有更多的占比。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異?;鸨?,對于國民來說是一件喜訊,它意味著關注歷史、關注人類文明和知識的民眾正在不斷增加,而每一顆渴求知識的心,都將組成人類文明進步的沃土。
本頁刊發(fā)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投稿、授權等請聯(lián)系:saixiansheng@zhishifenzi.com
您可回復"年份+月份"(如201701),獲取指定年月文章,或返回主頁點擊子菜單獲取或搜索往期文章。

賽先生為知識分子公司旗下機構。國際著名科學家文小剛、劉克峰擔任《賽先生》主編。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賽先生”。
微信號:iscientists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科學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