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和:知識分子不能滿足于做自娛自樂的一群少數(shù)人
講者 | 周忠和(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知識分子”專家委員會委員)
● ● ●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晚上好。
說來很慚愧,我恐怕是少有的、到現(xiàn)在還沒有用微信的人,以前看了很多《知識分子》好的文章實際上都是通過電腦看的,而且這么多年電影我都是從電視上看的,還有喜歡看的電視連續(xù)劇,也都不是在黃金時段看的。所以說,我是比較落伍的人,跑到這來湊熱鬧好像有點奇怪,也沒有資格提很多很好的建議,我也不知道自媒體該怎么辦好。之所以參加今天的活動,一方面我覺得非常榮幸,被《知識分子》聘為專家委員會的一員,當然更重要的是我本人也非常贊同《知識分子》的科學理念和社會的價值觀,也為它在兩年多一點的時間里面取得的成就而感到吃驚,感到非常高興。
《知識分子》2018年的目標,我是通過郵件看到的,目標定位在發(fā)展新時代的科學文化、改善科技成果的評價,以及推動科學教育體制改革和科技政策咨詢,這些我認為都是很崇高、同時又是很現(xiàn)實的選擇,我覺得能夠為其中任何一個方面做出貢獻都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當然如果一定要我提出一點意見的話,我覺得可能還是應該加上“宣揚和維護科學的倫理和道德”這一條。最近我和蒲慕明先生一起準備為《國家科學評論》寫一個這方面的社論,計劃2018年的第一期要出的。我知道《國家科學評論》與《知識分子》有一個協(xié)議,社論的中文翻譯會在這兒登,希望早點出來。
我自己平時喜歡瞎琢磨事。知識分子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傳統(tǒng)中國推崇的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們也會好奇,進入了網(wǎng)絡時代、市場經(jīng)濟繁榮的背景條件下,知識分子的社會角色是不是發(fā)生了改變呢?對此我也沒有很好的答案,但是無論如何,我覺得知識分子如果被簡單地與學歷(高低)或者知識掌握的多少劃上等號的話,這肯定是社會的悲哀,因為我認為知識分子擔負的不僅僅是知識的普及,剛才主編們都講了,而且更應當包括科學和理性精神的提升,以開啟民智、提升國民科學的素養(yǎng)為己任,他們在社會里面應當是一群最具有社會責任感、最敢于為維護科學而發(fā)聲的人。很遺憾,恕我直言,我認為當今的中國知識分子實際上所做的還遠遠不夠。
我認為中國的知識分子不能僅僅滿足于做到自覺地維護社會的道德底線,他們還應當為社會樹立比較崇高的精神目標,并且做出榜樣。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我覺得知識分子應該享有不同的價值選擇,比如說有的人喜歡說,有的人喜歡思考,有的人喜歡做具體的事,有人在體制內,也有人在體制外,但是我覺得都沒有關系。我雖然一直反對科學研究中的功利主義,但是我也不贊同知識分子和社會現(xiàn)實的脫節(jié),知識分子更不能滿足于做自娛自樂的一群少數(shù)人。
《知識分子》微信平臺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中國新的時代、新媒體科學傳播的一面旗幟。剛才說有78萬的訂閱用戶,我覺得已經(jīng)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數(shù)字,尤其是考慮到才運營兩年的時間。但是換一個角度,我覺得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而在校大學生接近2700萬的大國,這個數(shù)字應當不算高。我這么說不是要《知識分子》不再堅守她的一些初衷、底線,而是我認為應該有更高的期望,《知識分子》還可以服務更廣大的社會與公眾。
40年前鄧小平開啟了改革開放,讓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知識分子也重新找回了尊嚴,從此不再是“臭老九”。今天我覺得知識和知識分子在中國的社會應當說受到歷史上少有的尊重和重視。所以2018年,我覺得每一位知識分子,也包括《知識分子》平臺都應該好好地加以紀念。
最后,我想說加入“知識分子”專家委員會,我會與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謝謝大家。
本文根據(jù)周忠和在2018年《知識分子》年會上的演講整理而成。
制版編輯:黃玉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