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學者從“超級害蟲”的口水中發(fā)現(xiàn):害蟲如何削弱植物的抵抗力

身長一毫米的煙粉虱(攝:錢力鑫)
導語:12月召開的浙江大學首屆生命科學大會上,浙江大學農學院的劉樹生教授展示了一張蟲子的照片,幾百雙人類的眼睛齊刷刷的看向它——煙粉虱,田間唯一具有“超級害蟲”稱號的物種。浙大昆蟲科學研究所王曉偉課題組經過6年研究發(fā)現(xiàn),煙粉虱具有“口蜜腹劍”的生存技能,它的唾液中存在一種特殊的蛋白,它不僅能降低植物的抵抗力,還能讓害蟲們更加生機勃勃。或許,煙粉虱正是倚仗這一秘密武器成為了“超級害蟲”。 相關論文于12月25日在線發(fā)表在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撰文 | 周煒
面對害蟲,植物怎么說“不”?
自然界中,植物會受到多種昆蟲和病原菌的持續(xù)危害?!袄ハx吃菜并不是一個單向的過程,植物也會反抗?!蓖鯐詡フf,植物在識別侵害后,能夠通過激素啟動相應的防御,就像在說:“走開!不要吃我!”例如,多數(shù)植物遭到昆蟲蠶食時會分泌一種茉莉酸的激素,它能啟動植物體內的抗蟲反應,比如分泌殺蟲物質,讓蟲子知難而退,興許能逃過一劫。
然而,面對一種叫煙粉虱的害蟲時,植物們的“不”字卻說不出口。誕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小蟲子煙粉虱,1毫米長的小小身板,能量卻異常強大,如今幾乎和人類一樣遍布全球,600多種植物都穩(wěn)穩(wěn)列在它們的“菜譜”上。著名科學雜志《自然》、《科學》,都將“超級害蟲”的稱號賜予煙粉虱。
王曉偉教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被煙粉虱吃過的煙草,抗蟲力反而下降了。植物體內的水楊酸通路被激活,抑制了茉莉酸的抗蟲反應?!八鼈儗χ参镒隽耸裁矗俊蓖鯐詡ハ?,答案可能藏在蟲子的唾液里。在這之前,還沒人弄清植物與煙粉虱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像人類一樣,昆蟲也一邊吃東西一邊分泌唾液。作為刺吸式口器昆蟲的代表,煙粉虱在進食時,先找到莖或者葉片背面相對柔軟的部位,然后將口針刺入植物負責運輸營養(yǎng)物質的韌皮部中吸取汁液,這時,它們“吐”的口水也進入了植物的體內?!熬拖裎米佣H?,它一邊吸血一邊吐口水,讓血液凝固得慢一點,煙粉虱可能也有類似的技能,調節(jié)寄主植物的反應。”王曉偉猜測,煙粉虱可能將“神助攻”藏在了唾液里。
非洲的木薯與糖里的口水
2012年,位于美國西雅圖的蓋茨基金會總部舉行過一次科學家集會,16位世界各地研究植物保護的頂尖學者聚在一起,討論非洲的木薯危機。木薯是非洲人民的主糧,支撐著全球5億人的口糧。但是,“超級害蟲”煙粉虱入侵非洲后,噩夢隨之而來,這種害蟲不僅吃木薯,還傳播致命的雙生病毒,大量木薯一病不起,甚至大面積絕收。蓋茨基金會決定投入2000萬美元,設立專項支持全世界的聰明腦袋來化解木薯危機。

蓋茨基金會支持的非洲木薯粉虱研究項目網站
劉樹生教授也受邀參加了這次“聰明腦袋”對抗“超級害蟲”的頭腦風暴。他在會上表達了一個觀點:應對木薯危機,防蟲和抗病缺一不可,因為煙粉虱和雙生病毒狼狽為奸才造成木薯的滅頂之災?!岸鴮τ谙x子,人類還知之甚少?!眲渖f。
回到浙江大學后,劉樹生和王曉偉共同指導一位博士生研究煙粉虱的唾液?!昂芏嗫茖W家試圖在蚜蟲、飛虱、煙粉虱的唾液中尋找線索,但是進展很慢?!眲渖f,這位博士生尋找了3年,沒有找到蛛絲馬跡?!盁煼凼w才1毫米大,它的唾液腺更小,怎么解析其中的蛋白呢?”劉樹生說,當時,自己學生物專業(yè)的兒子也不看好老爸的研究。“后來,我們改進了試驗方法,終于有了新發(fā)現(xiàn)?!?博士研究生徐紅星接棒,繼續(xù)著對于煙粉虱唾液的研究。
課題組收集了幾萬頭煙粉虱的唾液,再從唾液中分離鑒定相關蛋白。你可能會問,幾萬頭的煙粉虱,那得有多少口水呢?科學家說,他們讓煙粉虱們分批取食在實驗皿里備好的人工“飼料”,“是一種煙粉虱喜歡吃的糖,它們一邊吃一邊把口水吐在里面,我們就直接分析里面增加的蛋白。”王曉偉說。
徐紅星說,他們鎖定了一種Bt56的蛋白,這正是課題組苦苦尋找的“神助攻”。當Bt56通過唾液傳入煙草韌皮部,它與煙草中的一個轉錄因子(NTH202)結合,誘導水楊酸分泌。而水楊酸的升高抑制了抗蟲“利器”茉莉酸的分泌,這樣,植物就對蟲子失去了招架能力。
課題組讓煙粉虱分批次取食煙草,結果發(fā)現(xiàn):在先頭部隊取食后,第二、第三批的“食客”們繁殖得更快,群體數(shù)量越來越大?!斑@個現(xiàn)象表明,被唾液‘改造’之后的植物,能讓害蟲活得更好。”王曉偉說,課題組還做了一個反向實驗,抑制煙粉虱Bt56蛋白的分泌。失去了“神助攻”,煙粉虱的存活和繁殖顯著下降,活得沒那么舒坦了。
課題組還對入侵型和本地煙粉虱進行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入侵型煙粉虱分泌Bt56的能力要比本地煙粉虱旺盛許多倍?!蓖鯐詡フf,入侵型煙粉虱的“彈藥庫”比本地煙粉虱充沛許多,這就不難解釋兩者相差懸殊的戰(zhàn)斗力了。
2018年“樹”的新目標
蓋茨基金會資助的非洲木薯項目自2014年啟動以來,全世界13個實驗室的科學家每年碰一次頭,討論研究進展和應對措施。劉樹生教授12月初剛參加了在坦桑尼亞召開的2018年會,會上,他向同仁們介紹了這項最新發(fā)現(xiàn):找到一個蛋白,它幫助煙粉虱“改造”了植物,讓害蟲越活越好。劉樹生認為,這是為培育抗蟲作物指明了一條道路。

王曉偉教授參加非洲木薯煙粉虱項目時在田間采集煙粉虱(圖片來源:www.cassavawhitefly.org)
抗病或者抗蟲,這是科學家們的育種目標?!?span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 rgb(192, 0, 0);">鑒于植物病毒變化快,抗性產生快,培育具有抗病能力的作物挑戰(zhàn)很大,而培育具有抗蟲能力的品種也是一種重要的、有效的路徑。”對此,科學家有了初步設想。他們發(fā)現(xiàn),Bt56蛋白是煙粉虱抑制植物防御的一個關鍵武器?!?span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 rgb(192, 0, 0);">如果人類能培育出可抵御Bt56攻擊的的抗性品種,或者通過基因沉默抑制煙粉虱產生這個關鍵武器,在植物和昆蟲的軍備競賽中取得領先優(yōu)勢,這樣的植物就能成功拒絕害蟲的‘改造’,免于滅頂之災。”王曉偉說。
論文鏈接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
2018/12/19/1714990116


會不會改造過的生物的基因,后期融入到其他物種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