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堂网www在线,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观看

亚洲 a v无 码免 费 成 人 a v,性欧美videofree高清精品,新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天干天干天啪啪夜爽爽av

生命的轉錄:從DNA到RNA

2021/09/15
導讀
諾獎得主的RNA研究之路。

READING
編者按


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期刊網站(以下簡稱“FYM”)上線了五位諾貝爾獎得主專門為青少年撰寫的科學文章合集。《賽先生》獲FYM官方授權翻譯五篇文章,將陸續(xù)分享給中文讀者。


目前,該合集收錄以下文章:

我們如何找到自己的路?大腦里的網格細胞》 – 2014年諾貝爾生理或醫(yī)學獎得主,邁-布里特·莫澤
(May-Britt Moser)
《為生物學服務的計算機模擬技術》 –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
(Michael Levitt)
《準晶體,而非準科學家》 – 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達尼埃爾·謝赫特曼
(Dan Shechtman)
《生命的轉錄:從DNA到RNA》 - 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杰·科恩伯格
(Roger D. Kornberg)
《蛋白質的靶向降解:泛素系統(tǒng)》 –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西查諾瓦
(Aaron Ciechanover)



和所有在FYM發(fā)表的文章一樣,五位諾貝爾獎得主作者們同樣需要用孩子的語言對文章進行改寫,隨后由8-15歲的青少年審稿人出具審稿報告,通過后文章才可以發(fā)表,以確保文章易于理解并有趣。

來自瑞士的一位13歲的青少年審稿人分享了他的看法:"我對科學非常感興趣,能審核來自真正的科學家的稿件,這件事情真的很有意思! 許多論文向兒童闡述了一些危險的疾病,我認為這些信息太重要了!"

該合集的作者之一,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Aaron Ciechanover說:“獎項與認可不是人們追求的最終目標,把知識傳遞到世界各地并造福人類,才是作為科學家的偉大成就。我從小就喜歡閱讀科學知識,我想在那個時候,我心里就埋下了科學好奇心的種子。”


生命的轉錄——從DNA到RNA



作者

·大衛(wèi)·科恩伯格(Roger D. Kornberg

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結構生物學系

因“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所作的研究”獲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


翻譯

于茗騫


●              ●              



在過去的50年中,我致力于研究生物學的基礎問題。這些問題關乎于生命的基礎運轉,例如,“有著同樣遺傳信息的細胞如何分化成人體中200多種不同的細胞?”又比如,“細胞如何因應環(huán)境信息作出自我調控?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帶你踏上我的研究之路。我會講述RNA聚合酶II的精巧機制——在其作用下,DNA如何轉錄成mRNA?最終,mRNA會被翻譯成蛋白質。而蛋白質在機體內扮演一系列重要的角色——包括構建細胞,響應外部刺激,加速化學反應,以及在距離很遠的組織之間傳遞信號。最后,我會分享當前我們還在探索的問題,以及給你們這些未來科學家們的一些建議做結。


01

我的RNA研究之路

我的父親是一名生物化學家,他在1959年因對DNA復制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獎。對于自己的研究,他抱有極大的熱情,十分愿意與感興趣的人分享。我在大學里學過數學,物理和化學,讀博士期間研究的是膜的動力學(圖1,左)。膜對于生物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正是這層圍繞著活細胞的薄膜定義了細胞的存在,而細胞是所有生命的基本的組成單位。

 

關于膜的研究將要告一段落之時,我知道我還想繼續(xù)研究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物理和化學。當時,研究細胞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的結構生物學領域正在快速發(fā)展。新技術的產生使得簡單蛋白質的結構得以破解(見圖1)。我逐漸意識到,染色體的結構會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在細胞中,我們的遺傳物質DNA存在于染色體這一結構上。結構生物學家對染色體的結構很著迷,因為作為基礎生物大分子,DNA的功能很重要,不過它本身的結構卻很簡單。我們已經知道染色體是由DNA和等量的四種非常小的蛋白質組成。我們需要弄清楚的就是,DNA和這四種蛋白質是如何排列在一起形成染色體結構的。


圖1:細胞膜以及含有 DNA 的細胞核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核是細胞的信息中心,包含染色體。

每條染色體都是一個“X”形結構(紅色圓圈),其中包含一部分DNA。圖片來源:維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romosome


事實上,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一點都不簡單。從數百篇關于染色體結構的研究論文中,我找到了與之相關的幾篇。這些論文幫助我找到了解決方案。我進行了相關實驗,把拼圖般的碎片拼湊起來,闡明了染色體的結構。后來,一種名為X射線晶體學的技術證明了結論的正確。

 

在解決了染色體的結構之后,下一步自然是研究這種結構對生物學,以及生命本身的影響。在染色體內,以這種形式存在的DNA如何參與遺傳信息的表達?基因表達始于“轉錄”這一過程,在該過程中,由DNA轉錄成信使 RNA (mRNA) 分子。 


mRNA分子類似于DNA分子,但它具有不同的結構和功能。與DNA復制所需的兩條鏈不同(圖1,右圖),mRNA分子由一條較短的單鏈組成,它是DNA序列特定片段的副本。mRNA作為中間體,將DNA中編碼的遺傳信息與最終根據這些信息合成的蛋白質連接在一起。為了研究染色體在基因表達中的作用,我首先研究了參與轉錄的三種酶之一,這種酶即是RNA聚合酶II [1]。


02

DNARNA——RNA聚合酶II的轉錄機制

RNA聚合酶II的轉錄機制是為了制造mRNA。正如我前面提到的,mRNA是遺傳密碼及由此編碼產生出的蛋白質之間的鏈接。而RNA聚合酶II的轉錄機制由近60種不同的蛋白質組成!我將在此講下三種主要成分[2]:RNA 聚合酶II 、一組被稱為通用轉錄因子(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s)的蛋白質,以及被稱為中介體(Mediator)的蛋白質復合物。


01
RNA聚合酶II——結構和功能


轉錄過程發(fā)生在RNA聚合酶II這一結構之中(圖2A)。也就是說, DNA從一個方向進入該酶,而mRNA產物從另一個方向退出。我們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圍繞著厘清這種酶的復雜結構。在解決這種酶本身的結構后,我們還弄清了在轉錄過程中,DNA和RNA同時在場時它的結構(圖2B)。

 

RNA聚合酶II由12種不同的蛋白質組成,由圖2A中的不同顏色表示,并且由近3萬個原子構成。RNA聚合酶II具有通向鎂離子的中央通道。中央通道就是轉錄發(fā)生的地方。雙鏈DNA進入中央通道,然后兩條DNA鏈分開(圖2B)。一條鏈在靠近酶中心的鎂離子的地方彎折。就在這個被稱為活性中心的位置,mRNA按照DNA鏈彎曲部分的模板進行合成。最后,DNA-mRNA雜合結構以相對于進入酶的DNA約90°的角度離開酶。



圖2:轉錄前和轉錄過程中RNA聚合酶II的結構

A. RNA聚合酶II由12個亞基(用不同顏色表示)和數萬個原子組成。其中有一個通向鎂離子(粉紅色點)的中央通道(白色箭頭)。鎂離子所在的區(qū)域稱為活性中心,因為這是由DNA 合成mRNA的區(qū)域。

B. 一條雙鏈DNA(藍色和綠色鏈)通過RNA聚合酶II的中央通道(水平白色箭頭),在酶的中心分開。負責mRNA合成的鏈(藍色)在活性中心附近向上翻轉90o(向上指的白色箭頭),并按此合成一條短mRNA鏈(中間的紅色短鏈)。這種DNA-mRNA雜合物以垂直于 DNA最初進入的方向離開酶。圖片來源:羅杰·科恩伯格教授。



02
通用轉錄因子(GTFs)——基因表達的關鍵成分


轉錄的開端最為重要,我們稱這一過程為“起始”(initiation)。當DNA轉錄成mRNA時,不是全部都會被轉錄。為了特定的目的,只有其中的特定部分會被轉錄。這部分DNA被稱為基因。每個基因都含有生產我們體內特定蛋白質所需的信息。


為了識別特定基因并決定是否轉錄它,RNA聚合酶II采用了5個額外的分子,這些即是被稱為通用轉錄因子 (GTFs) 的蛋白質,它們在轉錄過程中與RNA聚合酶II接觸(圖3中底部的灰色球體)。從廣義上講,在轉錄過程中,這些GTFs決定著“開啟”或“停止”轉錄特定基因。

 

正如我們之前在圖2B中看到的,當DNA在RNA聚合酶II內部移動時,需要彎折才能轉錄成mRNA。然而,正常情況下的DNA非常硬,不易彎曲。想要彎曲的話,它需要被分成單鏈——這種形式才完全靈活并且可以自由彎曲。這便是GTFs的用武之地:在GTFs找到DNA分子中基因的開端后,它們接著打開DNA,并將其彎折到RNA聚合酶II中轉錄的活性位點附近。通過這種方式,GTFs開啟了轉錄過程。


03
中介體(Mediator)——基因調控的“中間人”


在DNA轉錄的過程中,有一些關鍵的問題需要被決定:轉錄哪個基因,在身體的什么位置以及何時進行。這些決定和行動被稱為基因表達調控,這對于我們機體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我們在1990年發(fā)現了一組在基因調控機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蛋白質[3],那就是中介體:它們能夠處理所有的調控信息并將其傳遞給RNA聚合酶,來把關是否轉錄某個特定基因。

 

圖3示意了中介體在轉錄過程中的功能:中介體(粉紅色)連接著RNA聚合酶II(藍色)和一種被稱為激活劑(activator)的蛋白質(紅色)。激活劑影響著基因轉錄的“啟動”。換句話說,中介體充當“中間人”,將有關基因表達的調控信息傳遞給RNA聚合酶。


圖3:RNA 聚合酶II轉錄機制

底部:通用轉錄因子(GTFs,灰色)與RNA聚合酶 II (pol II,藍色)相互作用以啟動酶內的DNA轉錄。中介體(粉紅色)作為連接紐帶,將細胞內外的基因調控信息傳遞給 pol II 酶。此圖中所示的是,中介體從激活蛋白(紅色)處傳遞一個特定基因的激活以進行轉錄的信息。圖片來源:羅杰·科恩伯格教授。


03

有待探索的問題


為了激發(fā)你的好奇心,我想再簡要提及與前面內容相關的兩個尚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當今生物化學領域的研究前沿,也是我們實驗室中目前正在研究的兩個課題。

 

第一個問題與染色體的結構有關。在細胞分裂的某個階段,DNA會被壓縮1萬倍,這樣,原來占據整個細胞核的DNA就會被壓縮成染色體的形狀。但是,以我們對染色體結構的確切了解,只能解釋DNA長度可以縮短5倍,而不是1萬倍。那么,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對于染色體中的DNA來說,那額外2000倍是如何進行壓縮的?

 

第二個問題與中介體和基因表達的調控有關。正如我們在圖3中看到的,中介體將調節(jié)信息傳遞給RNA聚合酶II。但是,中介體是如何處理調控信息的呢?這些信息究竟是如何傳遞給聚合酶的?中介體是如何幫助打開DNA雙鏈,以允許其被轉錄的?對于這些過程和方式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但仍然是我們在繼續(xù)探究的問題。

04

給年輕人的建議


前面我講的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也引領著我開啟了自己的學術生涯。你們可能已經知道,很多科學問題都很復雜,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才能完全解釋清楚??茖W很有挑戰(zhàn)性,需要付出辛苦,還時常讓人灰心喪氣,感到困難重重。但對我來說,偶爾的回報就完全值得這一切。


如果你熱愛科學并想以此為職業(yè),那么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在科研的本身中發(fā)現樂趣,享受科研工作的日常,享受那些基礎“小”事。例如,對我而言,我喜歡這些實驗性的工作——混合、溶解各種材料,為我的實驗制作試劑——我享受這些流程的每一步。我喜歡呆在實驗室。

 

另一個重要的建議是,學會將失敗當作一種刺激、一種挑戰(zhàn)——學會用對成功同樣的期待做出再次嘗試。研究過程中時不時會發(fā)生一些令人驚訝和新鮮的事。不過,優(yōu)秀的科學家不會立刻就選擇相信。


首先,你必須確保這不是一個錯誤,所以你需要想辦法證明你是錯誤的。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科學家會想出極其復雜的方法來證明他們是錯誤的。如果即便是巧妙的實驗也無法證明他們是錯的時候,那就意味著新發(fā)現了。而這些,對于一個科學家來說,是職業(yè)生涯中獨特而難忘的時刻,此前的辛苦工作與此相比,也就根本算不上什么了。


致謝:

談人及合著者:畢業(yè)于以色列理工學院的Noa SegevGrand Technion Energy Program, Technion,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ifa, Israel)。


小小審稿人:

Natan Alterman Ort中學學生,年齡:13-15歲。

“Beit Chinuch”的技術科學課程吸引了科學技術領域內的優(yōu)秀學生。學生們對與科學有關的一切都充滿好奇,總是不斷地發(fā)問,想要更好地理解身邊的世界。


參考文獻: 

1. Cramer, P., Bushnell, D.A., and Kornberg, R.D. (2001). Structural basis of

transcription: RNA polymerase II at 2.8 ?ngstrom resolution. Science 292 (5523):

1863-1876.

2. Boeger, H., Bushnell D.A., Davis R., et al. (2005). Structural basis of eukaryotic gene

transcription. FEBS letters 579.4: 899-903.

3. Kelleher, R.J., Flanagan, P.M., and Kornberg, R.D. (1990). A novel mediator

between activator proteins and the RNA polymerase II transcription

apparatus. Cell. 61 (7): 1209–15.

 

 作者簡介 

羅杰·D·科恩伯格
 


羅杰·D·科恩伯格(Roger D. Kornberg)教授,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結構生物學系醫(yī)學教授,曾任哈佛醫(yī)學院教授。 2006年,他因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所做的研究——即從DNA轉錄到RNA 的過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多年來, 科恩伯格教授獲得了許多重要獎項。1967年, 科恩伯格取得了哈佛大學化學專業(yè)學士學位; 1972年,取得斯坦福大學化學博士學位。 2012 年起,他擔任 OphthaliX 公司的董事,同時還擔任 Cocrystal Pharma公司的首席科學家。

科恩伯格教授與夫人Yahli Lorch 教授育有三個孩子—— 蓋伊、瑪雅和吉爾。

 



關于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 


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 創(chuàng)刊于2013年,是瑞士Frontiers出版社專為孩子們創(chuàng)辦的科學期刊,也是Frontiers花費多年心血培育的純公益項目。


它的運作模式和科技期刊完全相同,旨在從青少年時代即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思維,并提供與世界一流科學家交流的機會。截至目前,有大約3500名青少年審稿人參與評審,大約600名科學導師來指導他們的審稿流程。


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的750篇文章已獲得1000多萬次瀏覽和下載,擁有英語、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三個版本。期刊編輯委員會目前由來自64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組成。


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的內容包含了天文學和空間科學、生物多樣性、神經科學、污染防治和心理健康等相關內容。雖然期刊的讀者是青少年,但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中發(fā)表的所有研究都基于堅實的循證科學研究。

制版編輯 | Morgan


RNA
參與討論
0 條評論
評論
暫無評論內容
《賽先生》微信公眾號創(chuàng)刊于2014年7月,創(chuàng)始人為饒毅、魯白、謝宇三位學者,成為國內首個由知名科學家創(chuàng)辦并擔任主編的科學傳播新媒體平臺,共同致力于讓科學文化在中國本土扎根。
訂閱Newsletter

我們會定期將電子期刊發(fā)送到您的郵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