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人類可遺傳的基因編輯究竟是否合理?
英國納菲爾德生命倫理學委員會發(fā)布是報告首頁,圖片來源,納菲爾德官網(wǎng)
撰文 | 何東明
責編 | 葉水送
● ● ●
11月下旬,一對可免疫HIV的基因編輯嬰兒在深圳出生,事件雖有待查實,但已引發(fā)科學界與公眾強烈譴責與熱議。
12月23日,《美國醫(yī)學協(xié)會雜志》刊發(fā)了來自哈佛法學院的I. Glenn Cohen與布朗大學的Eli Y.Adashi兩位學者的文章,他們評述了國際上關于涉及人類生殖細胞的可遺傳基因編輯的重要規(guī)則,著重剖析了其用于身體強化(如增強認知等)的不合理性。
美國科學學會發(fā)布的規(guī)則(寫入UNESCO),圖片來源,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8年7月,總部位于英國的納菲爾德生命倫理學委員會發(fā)布了一份期待已久的的報告,指出為保證后代能平等享有利益而進行可遺傳基因編輯在道德上是合理的,不應分開疾病治療或機體強化。而美國國家科學院已發(fā)布的相關規(guī)則,將人基因組編輯在用于治療疾病與身體強化進行區(qū)分,并提出只允許用于疾病的防治。
人可遺傳的基因編輯可能對整個人類產生難以估計的影響,也將成為人類持續(xù)思量的議題。首先是其有效性與安全性以及意外錯誤對后代可能產生的不利后果。其次,它將限制遺傳多樣性,干擾人類基因組的一致性和同質性。另外,我們還需考慮的是不應被少數(shù)人所獨享而加劇社會不平等、對生命的神圣性、生育的尊嚴等方面因素。
美國2018年進行的調查結果,圖片來源,pewinternet
2018年,美國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民眾對可遺傳的基因編輯用于防治疾病的支持度顯著高于身體強化(72% vs 19%)。反對身體強化型的可遺傳的基因組干預輯的人,給出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基因組是構成人類本性的基礎,這種“基因組本質主義”簡化地認為每個人就是由自身的基因組所決定的(“基因即我們”(Genes “R”Us))。而另一個反對理由是,堅持基因組是人類的共同遺產,必須保持其尊嚴和多樣性,而不容更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人類基因組宣言和人權聲明里也特別對強化型可遺傳基因組編輯給予思慮。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人類基因組宣言和人權聲明,圖片來源nap.edu
納菲爾德的報告則挑戰(zhàn)現(xiàn)有理念,認為人類在道德上的重要性并不依賴于擁有一系列特定的基因組變異,并否認可遺傳的基因組編輯可能構成對人類尊嚴的侵犯。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突出了該報告的顯著性,現(xiàn)在是時候廣泛討論可遺傳的基因組編輯的可取性和可接受性了。
參考資料
1.The Ethics of Heritable Genome Editing: New Considerations in a Controversial Area. |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AMA | JAMA Network
2.Genome-editing-and-human-reproduction-FINAL-website.pdf
3.Human Genome Editing: Science, Ethics, and Governance |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4.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the Human Genome and Human Rights |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5.Public Views of Gene Editing for Babies Depend on How It Would Be U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