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輔文院士團隊揭示:食性驅動大、小熊貓腸道微生物趨同演化
中國科學院動物所魏輔文院士團隊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上發(fā)表了研究論文,增進了我們對腸道微生物演化規(guī)律及其驅動因素的理解,為闡釋宿主與腸道微生物的協(xié)同進化關系提供了證據(jù)。
-
病毒與人類愛恨交織的協(xié)同進化關系
目前肆虐的新冠肺炎病毒,最終或將消失,或將變異成無害的“垃圾基因”進入人類基因組保存下來,在未來適當?shù)臅r候,成為有用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基因服務于人體。這便是達爾文生物演化論和分子生物學給我們描繪的美麗新世界。
-
青藏高原的生長塑造了現(xiàn)代生物多樣性
研究者綜合新生代高原古生物重要類群的演化歷史,總結了在高原生長影響下的三種生物演化模式:土著物種本地起源、本地起源并“走出西藏”、途經西藏地區(qū)的洲際擴散,突出了青藏高原在現(xiàn)代生物多樣性形成過程中的“演化樞紐”的地位。
-
青藏高原西部花粉記錄揭示晚全新世亞洲季風移動路徑
近日,地球科學領域權威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以“Palynological evidence of late Holocene paleo-monsoon in eastern Pamir”為題,在線報道了中科院古脊椎所/生物演化與環(huán)境卓越中心李小強研究團隊在青藏高原西部帕米爾高原的最新研究成果。